一件代发,简而言之,就是相对原来传统批量采购有数量/金额限制要求不同,小到一个包裹订单或者一件商品,都可以由供应商帮商家打包发货给消费者。是一种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可以理解为柔性供应链和共享经济的衍生。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跨境保税进口模式下(1210)的一件代发,因为最近一年来跨境进口一件代发引发的问题困扰,许多企业对外开展此业务,也都换个名头,或者就此停掉,为何跨境进口电商对这个电商行业特有的模式堪忧难言呢?
同样是跨境行业,跨境出口电商一件代发也做了很多年,在跨境出口行业也专门延伸出一批跨境出口一件代发企业;很多跨境出口电商巨头也开放自己的库存,给中小卖家一件代发,共享自己的供应链。可以说,跨境出口一件代发在整合供应链和中小商家结合中,也促进了跨境出口电商繁荣发展的局面,为更多没有资金、时间、供应链人才、国际物流渠道、仓库的微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经营环境。
都知道跨境进口电商经营起来非常困难,对于中小微电商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境供应链,跨境供应链是店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人苦于没有跨境进口供应链的支撑,所以跨境进口电商道路一直困难重重。因为跨境供应链,不止简单的包括进口货源,还涉及资金压货成本、国际进口物流、跨境保税仓、专业注册对接国检海关监管的电商平台,需要技术开发对接各服务平台,还有从事专业的跨境进口供应链相关物流、采购、关务人才,相对国内电商来说,门槛要高很多。所以,从跨境保税进口刚一开场,跨境进口一件代发就运势而生了。
而且从跨境保税进口模式起步开始,跨境进口一件代发基本就成为一种重要辅助模式,推动了跨境保税进口电商的发展。这是因为跨境保税进口模式特殊的环境下,商家自发选择的一种应对手段。
在跨境保税模式下,一线进区的商品基本上只有一种出区方式,网上跨境零售购买。虽然也可以申请退到境外,但是成本和手续问题商家选择做的少。不同于国内和一般贸易商品,可以有很多流通渠道。跨境保税进口模式下商品的流通渠道单一,当商家选品失误而造成销量滞销时,随着保质期的临近,这个商品也就销毁的命运(很多保税区设置了产品保质期的几分之一内就不能销售),而销毁在很多地方也是要付费的,货没了,还得赔一笔额外的毁灭费。跨境商品滞销或者库存中遇到货损而被销毁是普遍存在的,就光浙江质检今年发布1-9月底,已经销毁24批约54万件破损、过期等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商品。全国目前十个跨境保税进口试点城市,一年几百万件被销毁应该有的,货值上亿跨境保税进口商品就这么咔咔了,商家能不心疼吗,要避免咋整,分销代发啊···
跨境保税进口产品资金周期长,一个跨境进口电商如果几个大类上千个产品自采的话,国外采购小批量难成本也高,从采购到国际运输到上线销售,再到一个批次结束,周期比国内产品都长,国际供应链周期长和销售渠道单一决定,这就使得商家的资金回笼慢,资金缺口大。如果使用多渠道分销可以加速商品周转,提升资金周转率,或者代发别人的商品,降低成本,保持自己有采购优势的品类或者专做流量和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所以,要活下去分销代发不可少啊····
因此一件代发,在跨境保税进口行业来说,比其他电商类型更需要,跨境保税进口模式的特殊性这几个在目前监管要求下无法避免。
但是,跨境保税进口一件代发也有合规性担忧:
是否二次销售
一件代发在其他电商行业是一种普遍的行为,但在跨境保税进口模式下,就有点需要考虑合法合规的问题。
第一、是否二次销售,因为跨境保税进口模式下,是在有税率优势和额度限制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的个人合理需要是大前提。货源方一件代发给销售平台,平台在销售给消费者。这中间是否存在二次销售?
有不同理解,一件代发的货权主体没有发生变化,即货权还在海关监管账册主体所有,销售平台代发的产品是属于一种服务,不是购买具体产品,消费者是第一次使用权。
一件代发中,销售平台支付了采购费用,获得了货源方产品的第一使用权,再销售给消费者,算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二次销售。
朋友们你们怎么理解?
是否低报
和所有涉及进口的模式一样,入境需要申报价格,涉及到申报税额的问题。由于跨境保税进口模式下,海关对申报价格的认定是产品的货源方的备案价格,最终销售方的价格按货源方的备案价格范围内销售,合规;如果比备案价格销售高,涉嫌低报。
一件代发的两种情况
如果按以上流程进行一件代发,有可能会涉嫌低保。
三单真实性
这两天业内发生的事,我想圈子里应该人尽皆知了,由于刷单引发的连锁问题,前段时间《法制日报》“谁盗走了我的海淘额度·······”和后续跟踪报道,业内人士也看出了些端倪,三单主体真实性问题,应该要引起重视。具体的三单问题不是我们要谈重点,所以用下图略过
不同对应的代发主体 下的各种情况
今天赶出这篇文章,是因为昨天mark的文章发布以后,跨境圈子有一些波动,过来聊的多了,索性弄篇文章大家来看看怎么规避风险的同时,把跨境进口供应链做好。
首先,跨境供应链们,就是在乎合规长久玩的朋友,乱来的请自动屏蔽。要在业务模式上和流程下梳理下:哪种合作模式、合同入驻还是采销、资金是境内还是境外、三单要如何最小风险匹配,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要如何正确引导。虽然改变会很难,还会丢失客户,但不要等到跨境保税进口未来有大案要案发生的时候才去考虑风险问题,避险意识要强
其次,主动和监管部门去沟通,一起看看是否是改进空间,三单的真实性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额度合理享受折扣,在保证个人合理额度折扣下,现行的监管办法是否还有空间。因为没有一件代发业务,中小微跨境进口电商,基本很难玩下去,试点城市落地方也会有受损,未来就只有一两家的跨境进口巨头,创新行业变垄断行业,损失的消费者利益
最后,积极参与政策调研。这两年部委到地方调研跨境保税进口,鲜有跨境供应链电商参与,有参与的跨境供应链也不敢在一件代发问题有过多的建议和想法。目前唯一听说的是在杭州某次调研活动上,有企业提了一句一件代发是否可以做,也没有太多深入探讨,大家都怕言多过失,那我们看看海关监管部门怎么说
海关总署监管司课题组在《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研究》中也坦诚,“现行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面临挑战,主要是现行进口通关监管模式中有待整合,目前以电商与海关数据联网,“三单比对”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海关通关模式适用范围较窄,难以涵盖所有跨境电商类型。”
而上周杭州跨境电商活动上,海关总署跨境电商资深专家白晓东也表示,“对跨境电商这种新事物、新业态政府部门坚持包容发展,坚持审慎监管,跨境电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处理好发展和规范的关系,既要规范又要灵活度,要监管又不能管死,保持一定的监管弹性,不棍子打死也不放任自流,防止出现系统化风险。